农村化粪池技术发展现状

所属分类:

技术问答


  厕所是人们日常所用的基础设施,可体现一个民族的卫生文化和国家的文明程度。由厕所粪便污染和不安全饮水引起的,通过改水改厕可以有效控制粪源性传染病的传播。

 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,厕所已经成为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的重要短板,发展无害化卫生厕所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在我国农村改厕主要有2种路径,一种是“厕所+化粪池+粪污利用”模式(简称模式一),厕所污水进入化粪池后,腐熟的粪液和清掏的粪渣以农田施肥为主;另一种是“厕所+化粪池+污水处理”模式(简称模式二),化粪池作为污水预处理措施。

  在两种路径下,虽然化粪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相似,但由于其功能定位和运用场景不同,对化粪池的要求也有所差异。

 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化粪池的发展趋势,结合目前主要两种化粪池改厕路径进行介绍。

  1、材质改良

 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,化粪池的材质得到了迅速发展,在建筑形式上也有很大的改变。从早期的砖砌化粪池、现浇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的现建式,到预制钢筋混凝土化粪池、玻璃钢化粪池和塑料化粪池的整体式,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易泄漏、易腐蚀的问题。

  2、发展模式

  在农村改厕中,三格化粪池和“化粪池+”技术,逐步实现了粪便污水的无害化、资源化和达标处理排放。

  结合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,形成了以“厕所+化粪池+粪污利用”和“厕所+化粪池+污水处理”为主的农村化粪池改厕路径。

  模式一:厕所+化粪池+粪污利用

  为了便于取用腐熟后的粪液,在户厕改造中用三格化粪池。三格化粪池一般呈“目”字型排列。过粪形式倒“L”字型。倒“L”字型过粪管能发挥三格化粪池的截留粪皮粪渣和除卵作用,同时有机物浓度也利于发酵。

 

1

 

  模式二:厕所+化粪池+污水处理

  由于对总氮、总磷的处理效率低,化粪池是地表水营养元素排放的潜在来源。在模式二中,形成了(1)化粪池+人工湿地、(2)化粪池+净化槽、(3)化粪池+土壤渗滤等微生物强化等技术。

 

1

 

  3、现有的相关标准

  农村早期的化粪池达到一定容积就可实现贮存粪便的功能,随着人们对环境卫生认知的程度不断加深,农村改厕的需求也向无害化、资源化的方向转变。在《农村户厕卫生规范》中规定了对户厕的设计、安装、卫生指数等,《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》重点强调了安装、施工及工程验收,《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》对粪污管理、日常维护给予了详细指导。模式二中各省出台的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对农村污水处理排放做出了规定。

  展望,粪污生态还田技术是处理农村粪污的未来重要发展趋势,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,有些农村地区不具备下水管网条件,在模式二下,需要建立较为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,是农村化粪池的一种“过渡模式”。

 

1

 

关键词: